《试析自然哲学的递弱代偿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2014年10月4日
原文: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类其存在度愈高,愈后衍愈复杂的物类其存在度愈低,并且存在度呈一个递减趋势。
随着存在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是“代偿”。
在宇宙演运的进化过程中,愈高级的物种,虽然它们的生存技巧越来越高强,却不能改变它们的存在效力越来越衰微的总体趋势。

试将原理阐述为:
一个物种中单个个体的生存能力越强,其种族的生存效率可能越弱;
反之一个物种中单个个体的生存能力越弱,其种族的生存效率可能越强。
这里的生存能力试理解为生存技巧的多样性。
单个物种个体的生存能力以在自然环境或种群社会中独立生活的能力强弱作为判断标准。

试例:
虎豹狮等的生存力强,包括速度和杀伤力等等在内,生物结构复杂,但是他们总的数量是很少的,种群存在度低。
蚂蚁的生存能力弱,他们的身体就是一个神经元,但是种群数量庞大,在自然界的存在度高。

假定有一件人类要生存必须完成的事,它有一百道工序,如果只由一个人来完成,那么这个人必须全部掌握所有的工序才能完成,否则人类灭亡。
如果能有二十个人来完成,那么每人需掌握五道工序配合工作,这样这件事对每一个人能力限度和知识水平的要求都降低了。
如果有更多的人来参与,那么每一道工序都会被拆解细分成更简单的技术动作,要求会被降得更低。

具体的例子就是能够全手工打造一部豪车的资深工匠其能力和相关的知识水平是一个现代化汽车生产流水线上一个只负责按开关的普通工人所不能比的。

问题来了:
1、如果一直推下去,是否人类单个个体的能力和智商将被一直拉低,直到每个人只会做一个动作根本不用思考?、
2、如果一百个人已经足够胜任的话,那么剩余的人还有没有必要参与进来,他们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3、如果人类生存所需的资源都由完成这件事情来获取,那么所得资源的分配权是否仅属于参与这件事的人?未参与这件事的人是否有资格参与分享资源?

思考可得:
因为剩余的人想要分享资源,所以他们都想要参与进来,他们要获得资源分配权,于是工序必须被划分以让更多的人有事可做,于是每个人做的事情都变得异常简单,然后长此以往人们会因为日常生活的简单枯燥而放弃学习掌握根本用不上的高深知识(特定指一般劳力,而所谓高深的标准会不断降低),然后人类个体自然而然地变得相对得蠢多了了。
现在人类的数量很多,而工作岗位是有限的。所以现代社会不会允许有那么多的所谓全才出现。

21世纪是真正的人活得像蝼蚁的时代。

2018年6月28日补充修正

1.如果未来的生产全部机器化智能化,实际参与社会生产的人就少了,被机器取代的人因为没有参与劳动,所以也没有资格参与分配劳动成果;
为了避免没有参与劳动而没有分配到足够资源的人与垄断者产生冲突,会发生以下情况:

(1)社会总体有意识控制生育率,减少人口总量;

(2)在某些领域妥协,仍然保留落后的人力生产方式;

(3)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一些不必要的生产活动(远超需求的基础建设,各类冗余产品、将原本满足多种需求的单一产品拆分为多种产品等);

(4)星际殖民和地外行星开发,无论代价多么大,都好过通过大规模屠杀消灭多余人口这一选项;

(5)甚至有可能,人类社会分化为两个部分,少数人拥有和垄断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代表人类发展的最高水平,而另外的人则遭受技术封锁,社会发展水平被严格控制在旧时代,作为人力的储备;

(6)人类会分化为几个利益群体,彼此之间通过战争的形式削减人口,争夺有限的资源,此外会设定一定的年龄界限,用类似安乐死的制度清除超龄人口;

各种手段的目的都是控制人口数量,确保还活着的人有工作,减少分面包的人,制造需求,然后分配给这些低端人口一些生活必需品;

2.虽然一个现代人的知识水平可能远超古人好几个档次,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程度也远超古代,所以一个普通人的知识和能力相对人类总体而言,与古人相对其当时的社会发展最高水平而言,水平是差不多的;

    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单个职业所需知识的专业性和封闭性加强,学习的成本不断加大,旧行业不断被淘汰,新行业的知识门槛不断升高,促使人们越来越被绑死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余力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每个人只为自己的职业而生;

    对于普通人而言,通往未来之路即是演化成蝼蚁之路。

3.少数人的数量一定是被严格控制的,可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会放宽,但是总体上必须控制分享资源的人的总量,因为生存空间的扩张速度会极其缓慢,资源和劳动成果会相当有限;

    姑且将这些少数人称为新人,新人的生育能力可能会因为长期的人口控制而衰弱甚至丧失,所以会建立一个机制稳定地从生活在旧时代的人中挑选和补充人口,为了避免反抗对旧世界的知识、技术和产品封锁一定是相当严格的。

018年7月8日补充

递弱代偿的经济原理:

    要维持一个强大的个体,就必须要投入巨大的资源,狮虎狼豹所需要的食物和蝼蚁虫蛇相比不在一个量级;

同样的,一个精英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需要消耗的资源要比一个平民多得多,如果将社会简单二份为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同时将社会资源均分为两份,分配给两个阶层,那同样的社会资源能养活的精英数量必然要比能够养活的平民要少很多倍;

精英必然要侵占平民的资源份额:

    由于社会上中的资源并不是等量分配给两个阶层的,以当精英阶层自身不断强大,为了维持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和培育后代的需要,精英阶层必然会争夺更多的社会资源,由于平民的个体实力较弱,所以精英阶层在大多数斗争中总会胜出;

    除非发生社会革命,将社会资源重新分配,否则精英阶层的掠夺行为会不断深入直到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但是在革命之后,社会仍然会继续分化为两个阶层,阶层分化不可避免;

豆腐塔:精英阶层的上升与下沉

(1)由于精英阶层的不断侵占,平民阶层所拥有的资源总量不断减少,所能养活的人口也在缩减,因此平民的生育率会下降,加上死亡,以及一部分平民通过努力向精英阶层流动,旧的平民阶层会被逐渐淘汰掉;

(2)精英阶层当中会有一部分先进的人,他们的知识和能量使得他们能够占有和支配更多的资源,他们代表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最高水平,是超越旧精英的新精英;

(3)由于旧精英阶层中的大部分人知识水平和资源支配量没有很好的相对增长,他们的上升被基本锁死,而旧平民阶层已在被逐渐消灭,相对于新的精英基层而言,原先的就旧精英基层下沉转变为新时代的平民阶层;

(4)平民阶层有部分人通过努力赶超了自己的阶层,成为精英,但因为阶层下沉,他们在新时代仍旧是平民,少部分平民则因为努力和机遇,直接上升到新精英阶层。平民阶层没有成功转化的,都是正在被消灭的。

阶层的上升、下沉和流动始终在发生,下沉的人口总是占大部分,流动人口的数量取决于具体的社会环境。


中国姓氏四千余,排名前十的姓氏占据人口近一半,如果算到排名前五十,那么前五十的姓氏占据人口比例可能会在八十以上,这是一个例证,证明祖上越阔越精英,后代的生存能力越强、数量越多。

暴发户越不不能被称之为精英,但他们的后代向精英转化的概率比较大;父母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子女一般不会比父母差太多;


由于每一个时代的科学水平、生产力水平不一样,所以精英与否的具体标准在不同时代有较大区别,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文化和艺术上审美较高,有条件接触和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和产品,能够支配较多的资源(不仅指金钱)。

技术安全下的知识垄断剥夺或多中心化可能性:

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技术可以达到非常安全,即一个产品的运行机制可以保证在用户误操作或恶意操作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启动防护机制,防止危害的发生,并且保证生产工具的产出无论如何不小于零;

由于社会智能化,未来的经济生产大部分将由人工智能执行,人力将只占其中很少部分,或者在整个生产链条中保留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但是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监督,并在人为操作可能出问题的情况时代替工作;

既然技术能够保证安全,且人工智能会对不当操作自动纠偏,避免产出为0,那么技术的发展将降低专业工作的知识要求,任何人都可能很轻易地创作音乐,发明产品,设计和制造物品,因为复杂的知识都不再是必须。那么:

(1)虽然大多数人都不需要学习复杂的知识,但是要生产和维护智能产品,还是要有一部分人懂得背后复杂的原理和原始的操作机制,我们姑且称他们为专家。总体上看,就是普通人和专家之间的知识水平差距将是空前巨大的。

打个比方,专家懂得从渔船发动机到钓鱼线的原料获取和成品制作,而普通人只懂得驾驶渔船和操作钓鱼竿,虽然日常生活中二者并不会因此有太大的差别,但是从普通人到专家之间却有巨大的知识鸿沟,从普通人到专家的上升道路很可能近乎关闭,只留下很窄的缝隙。

(2)由于知识水平的问题,专家们聚拢成为一个阶层,普通人自成一个阶层。当普通人享受技术发展的福利,生活所需来的毫不费力时,可能会放弃思考,懈怠学习,而专家阶层的知识仍然在不断更新。 当最尖端的、革命性的产品总是由专家阶层产出,我们可以说,专家阶层垄断了知识,并且通过技术剥夺了普通人的知识和学习能力;

(3)也有乐观的人认为,技术进步和安全带来的后果是人们不再受工作岗位的限制,可以自由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而不再会被知识的门槛挡在门外,各行各业的创造会爆炸性发展,新知识新产品的出现不再主要来自于精英知识分子,而是广大的平民。

但若过上十几二十年每天都有gov发鱼的生活,人们群众还会有自己养鱼钓鱼的能力吗?